2024年10月24日下午,主题为“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建构”的讲座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7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陈雨新老师主讲,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研究员刘颜俊老师主持,40余位来自各院系的师生参与。

主讲人陈雨新老师
本次讲座中,陈老师结合自己的三篇研究成果,讨论了中国古代国家建构路径如何化解军事和政治上的挑战,以及如何对长期政治发展产生影响。陈老师首先介绍了与国家建构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国家的核心功能在于汲取和行政,而国家建构就是中央政府获得更多资源和实力的集权化过程;既有国家建构的理论涉及到军事-财政模型、税收的机会成本对国家能力的影响、以及统治者和地方精英间的合作性或强迫性关系的影响等。
随后,陈老师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分裂与统一交替演变的政治发展特征,并具体分析了三个政治上外重内轻时期的国家建构。首先,对于春秋时期的国家建构,陈老师对军事-财政模型进行反思,指出进攻性军事需求会刺激统治者的中央集权,而防御性军事需求则推动地方分权,进而塑造了国家建构的不同结果。其次,北魏时期国家建构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化解地方精英对中央集权的抵抗。北魏统治者通过官僚录用对地方实权派给予了政治补偿,实现了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利益重塑,为中国再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最后,中晚唐时期的统治者需要处理和大量的地方军事实权家的关系。对此,陈老师讨论了统治者的军事集权改革对国家强制能力的影响,指出这种影响在国家上层秩序和基层秩序上存在差异。

讲座现场
陈老师也展示了三篇研究成果的实证分析,包括历史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模型设定、回归分析以及异质性和稳健性检验。在交流环节中,陈老师对在场学生提出的春秋时期战争类型与集权/分权之间的内生性等问题进行了回应。本次讲座增进了同学们对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建构这一重要议题的理解,拓展了同学们对量化历史研究方法的认识,激发了对有关议题的探索热情。

到场师生合影
文字 摄影|张家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