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学术动态

【北大公共治理讲座】苏毓淞 | Intangible Lovers in MAR

发布者:  时间:2024-11-29 14:49:16  浏览:

2024年11月28日下午,主题为Intangible Lovers in MAR: Preference Falsification and Social Desirability Bias in Political Science的讲座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7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苏毓淞教授主讲,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研究员刘颜俊老师主持。本次讲座是北京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政治分析中的重大问题》课程、北京大学比较政党与政治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学术活动的一部分,40余位来自各院系的师生到场参与。

主讲人苏毓淞老师

本次讲座聚焦于偏好伪装(preference falsification)和社会期望偏差(social desirability bias)在政治科学研究中的关键作用,并详细展示了应对数据缺失问题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研究设计策略。苏老师首先强调缺失值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回归插补、热卡填充法、贝叶斯方法和多重插补等重要的缺失值插补方法。

随后,苏老师定义了数据随机缺失(Missing at Random, MAR)的概念,并指出如果能够发现导致数据缺失的原因,那么偏好伪装和社会期望偏差就可以归类为随机缺失的一种类型。通过回顾一项关于集体行动的研究,苏老师分析了这两种现象所揭示的个体政治表达和行动的复杂心理动机,及其对数据完整性和研究结论准确性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以政治信任的测量为核心案例,苏老师进一步探讨了识别和应对这些数据随机缺失现象的方法,包括列举实验、背书实验、多层回归和事后分层、双重差分法等。最后,苏老师强调应该将数据分析和田野访谈相结合,从而深入理解政治科学研究中的偏好伪装和社会期望偏差问题,探索复杂政治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和结构性影响。

 

讲座现场

在交流环节中,苏老师对在场学生提出的个人属性变量能否进行缺失值插补、政治信任研究的调查设计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细致回应。本次讲座增进了同学们对政治科学中的偏好伪装和社会期望偏差现象的理解,拓展了同学们对缺失值处理前沿方法的认识,激发了对有关议题的探索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