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学术动态

【北大公共治理沙龙】“中国何以能创新”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者:  时间:2024-01-25 09:34:22  浏览:

1月24日上午,在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的支持下,由科创政策与工业行政研究团队成员封凯栋副教授组织的“中国何以能创新”研讨会在廖凯原楼306室召开。复旦大学教授孟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杨虎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阳华、复旦大学副研究员李寅等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孟捷教授主持。

研讨会现场

五位学者围绕中国实现创新发展的特色制度与特色产业政策进行了分享与讨论。封凯栋认为,想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驱动创新的作用,需要从国家、产业和企业等不同层面,抓住工业和创新活动的“组织化”这个观察视角。工业化模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换技术”,再向“自主创新”、“创新转型”等阶段的转变,体现了以上三个层面“组织化”模式的变化,但不同阶段的共性在于国家始终都在不同的阶段为资源动员、明确共识和创制市场空间方面扮演了积极的角色。黄阳华以高铁行业为例,分析了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的特殊功能,特别是国有企业之间以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并以此解释骨干国有企业是如何从供应端和需求端来为民营企业创新创造空间的。李寅从创新型企业理论出发,以华为为例,分析了华为如何通过富有特色的企业制度建设来实现战略控制、组织整合与财务承诺,进而实现技术创新;这种解释挑战了传统西方认为中国模式只能从事模仿跟随、或者主要是由政府指令来夺取市场的想象。孟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中列出了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两大部门,强调人们既要看到每个部门里的纵向一致性(所有制、分配制度和资源配置机制),也要看到两部门之间的横向整合。孟捷认为,中国特色产业政策体制的核心是国家建构市场,他从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政府内竞争、政府间竞争等角度对这一规律进行了具体阐释。杨虎涛讨论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实践,强调由国家和市场共同为经济打造数字化平台的成功经验,同时也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持续不断的制度创新。

博士生陈俊廷、魏莹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进行了充分而细致的讨论交流。此次研讨会将会推动相应研究的深化与完善,相关作品旨在促进社会各界对中国实现创新发展的特色制度、特色产业政策形成更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