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系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课题”的智库报告成果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最紧密联系的部门,社区服务水平将直接影响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社区和物业作为“第一道防线”,在实施小区封闭式管理等防疫举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应看到,在疫情防控关键期发生的武汉女子监狱一名刑满释放人员感染新冠肺炎到京入家事件,给社区治理和物业管理衔接工作敲响了警钟。此外,长期以来由于社区治理和物业管理的融合不充分,部分小区的业主和物业矛盾不断,这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更是影响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改变社区治理和物业管理“两张皮”现象,需要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下的协同治理机制,推动物业管理融入社区治理体系。
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社区治理和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越多,就越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只有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加强对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全面领导,利用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规范和理顺社区治理和物业管理的关系,才能从根部上提升基层协同治理水平。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业务职能部门、物业服务企业和参与社区服务保障其他单位之间做到步调一致,同向发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居民自治、多方参与、协商共建、科技支撑”的物业管理格局及社区治理体系,离不开党建工作的引领推动。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物业管理人员融入社区治理体系。物业管理人员作为市场主体,是以效益为导向的。因此,如何更好地引到他们有充分的动力参与到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的社区治理体系中,成为重要问题。社区党组织可以通过派代表参加业主大会筹备组、推荐业主委员会委员等形式,旗帜鲜明、程序合法地把组织认可、群众信任的物业管理负责人甄选出来,从源头上把握工作主动权。同时,鼓励和支持负责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的党员担任彼此党组织的兼职成员,实现各方面的党员双向进入、交叉任(兼)职。此外,推动在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委员会中建立党组织,注重把优秀的物业公司员工培养发展成为党员,不断发展党在基层中的组织和有生力量。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物业管理机制融入社区治理体系。物业管理虽然遵循的是市场运作机制,但也起着自治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作用。为推动物业管理机制融入社区治理体系,可以组织由社区党组织召集,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对于收集的居民需求及意见进行研究并给出最优解决方案,积极引导物业管理的运作机制做到以居民为中心。与居民利益相关的重大物业管理问题,都要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解决,牢牢抓住“关键人”,管好“关键事”,发挥好社区党组织“主心骨”作用。社区治理体系有了“主心骨”,才能更好地推动“组织者”——社区居委会、“当家人”——社区全体业主、“大管家”——物业公司,“后援团”——上级业务职能部门、“共建者”——参与社区服务保障的其它单位,共同落实好在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和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中的责任,将党的领导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此外,社区党组织可以充分利用在职党员“双报道”和“党员服务团队”等组织形式,让党员在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医疗救治、应急管理和服务监督等方面发挥特长,在社区治理和物业管理融合共进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对物业管理的监督纳入社区治理体系。除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作为主管部门对物业管理的监督外,社区党组织要积极协调城管、水务、绿化、人防等相关部门对口监管物业管理工作。并通过完善座谈会、协调会等形式的协商共治机制,有序引导居民参与监督。通过实行居民小区物业准入制度,物业项目负责人向社区居(村)委会报道制度,或通过让物业服务企业定期向社区党组织报告物业管理情况、参加社区协商会议、报备重大事项等形式,拖动对物业管理的监督纳入到社区治理体系中。此外,社区党组织可以联合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业主对物业服务企业工作实施多方联动考评,按照“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多方参与、群众评价”的思路,共同督促物业服务企业积极主动地接受社区治理多元主体的监督。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党建应该充分有效地覆盖到人民群众有需求的地方,不断引领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充分地融入到社区治理体系中,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在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党组织领导下建立和完善协作治理机制,促进社区治理与物业管理的持续融合,有利于将党的政治组织建设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优势,有利于兼顾各方利益,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治理力量,不断满足新时代人们的新要求和新期望。
本文作者:杜专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