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学术动态

【北大公共治理论坛】“政党政治与国家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经验” 成功举办

发布者:  时间:2021-11-30 15:58:52  浏览:

11月26日,由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主办的北大公共治理论坛在线上举行。本次论坛以“政党政治与国家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经验”为主题,旨在发挥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科优势,对党的百年奋斗经验进行学术视角的分析与总结。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共中央党校、天津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15位专家学者发表了主旨演讲,近300位师生参加了会议。

与会者合影

开幕式及论坛第一场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金安平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所长燕继荣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从政党政治和国家现代化的角度研讨党的百年奋斗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形式,政党也是领导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推进国家现代化,实现了一系列伟大成就,应该从学术的角度认真总结经验。燕继荣教授同时表示,教学科研机构应以提供学术公共服务为宗旨,多组织论坛等活动,为广大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的展示和交流搭建平台,同时通过向社会和公众传递政治学界的声音和观点,帮助他们理解党和国家政策。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杨雪冬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宏山教授,复旦大学政治学系包刚升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绩效评估中心(数字公安研究中心)张宁研究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马啸助理教授、王越端助理教授分别就中国共产党的治理经验进行了演讲。

论坛的第二场,分别邀请到燕继荣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佟德志教授,复旦大学政治学系陈周旺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臧雷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政治学系黄晗副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郑寰副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费海汀、杨文辉、刘宇辰等学者进行主旨发言。

本次论坛邀请到的发言嘉宾讨论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间的发展历史中的经验进行了探讨。内容包括内外关系的处理、道路选择、党的领导与司法独立的关系、减贫治理、政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等。

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副所长、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黄璜教授在论坛总结中讲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成就和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非常值得学者们通过不同的视角进行诠释与解读。论坛与会者的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学习六中全会的精神,更加理解党对于国家和世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部分听会者截图 

    附:演讲嘉宾观点摘要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杨雪冬教授作了题为“内外激变中的成功之道:中共处理内外关系的经验”的报告。杨雪冬认为,区别内外是政治的基本任务,一个国家面临的内外关系包括与个人、非政府组织、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等主体的关系。近代以来,中国的内外关系急剧复杂化,并出现了外强内弱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正确处理了内外关系,保持了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所以能把握机会、发挥优势,获得了一系列成功。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宏山教授作了题为“统一领导与韧性治理:中国共产党的治理之道”的报告。杨宏山指出,面对复杂的政策议题,中国共产党通过试验学习的机制来整合知识,提升治理的适应性。在试验学习机制中,官员、利益相关者和专家互动交流,进行政策知识生产的合作。同时,试验学习机制通常实行差异化控制,形成多样化的试验模式,丰富治理需要的知识。最后,试验学习机制根据政策试验的结果,调整注意力分配,释放相应政治信号,实现韧性治理。

复旦大学政治学系包刚升教授作了题为“从跨国比较看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的报告。包刚升认为,当代关于政治现代化的研究应该以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情况为起点,思考通过什么过程才能达到现代化的目标。政治现代化包括国家、经济和政体三个方面,因而需要国家建构、经济发展和民主建设三种过程。以不同的次序推进三者会有不同的效果,一般来说,国家建构在这三者中具有优先性。包刚升指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是尚未完成的旅程。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在一些方面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中国在国家建构、经济发展和民主建设三个维度上依然面临着许多考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绩效评估中心(数字公安研究中心)张宁研究员作了题为“政党韧性: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关键时刻的道路抉择”的报告。张宁认为,政党韧性是政党适应性的深化,指政党遭受巨大外力冲击而能够顶住压力、克服困难,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能力。张宁通过回顾百年党史上的四次严重考验,指出在这些关键时刻,政党精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实现了政党韧性。张宁进一步分析了制度和精英对政党的影响,指出在相对稳定时期,制度决定着政党的适应性,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精英需要承担责任。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马啸助理教授作了题为“跨越‘条块’边界:地方发展中的路地互动类型与机制研究”的报告。报告通过对四川省喜德县和云南省建水县铁路建设情况的考察,探究了在地方发展中“条块”之间可能的互补关系。马啸认为,当“条”提供有次国家范围的特殊性公共物品时,就可以利用掌握的政策资源赋能地方发展,而“条块”间具体的互动模式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能力和发展水平。当地方政府能力弱时,“条块”互动为单向帮扶型,掌握了资源的“条”主动帮扶“块”,弥补“块”在提供基本公共物品中的不足;当地方政府能力强时,“条块”互动为合作共赢型,“块”主动寻求与条合作,利用“条”的资源更好发展,“条”也在“块”的帮助下更好履行相关职能。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王越端助理教授作了题为“共产党的领导和法院独立审判”的报告。王越端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司法中央化和司法责任制等改革(包括法院干部提名权上收至省级组织部门、取消个案审批等措施),地方党委与法院的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王越端认为,在中国当前的政治环境下,强化党中央的权威是促进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可行方法,而坚持党中央的领导是维持法院审判独立性的必要条件。

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燕继荣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现代化的动力,中共领导力和人民至上原则”的报告。燕继荣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现代化转型的领导者、驱动者,从使命型政党的来源定位、动力转化机制以及制度保障层面解读了政党领导力的内核。同时,他指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是现代化的方向和保障,人民至上原则始终引领中国现代化建设,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佟德志教授作了题为“全面发展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百年(1921-2021)民主的新路历程与经验启示”的报告。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发展时期所呈现出不同的民主模式,从革命时期的军事民主、初创时期的经济民主以及当今改革深化的全面民主,阶段性的演进特征标志着中国民主进阶的与时俱进。从毛泽东时期以军事政治为引领,过渡到经济政治的复合发展阶段,表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全面发展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民主新路的发展趋势,也是人民民主发展的重要战略。

复旦大学政治学系陈周旺教授作了题为“先锋型政党与中国的现代化”的报告。陈周旺认为,先锋性政党构建的是一种整体性的正当关系,表明他的历史时序和社会基础决定了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观点。先锋性政党与中国的现代化密不可分,理应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在实践中不断促进党的建设、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臧雷振教授作了题为“制度优势与减贫行动”的报告。臧雷振首先从制度、贫困与贫富差距三者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不同效应,进而通过全球面板数据以及数理模型等实证方式展开进一步讨论。指出政府作为降低贫困、减小贫富差距的主要实施者,政府质量和制度质量正在成为反贫困和降低贫富差距的重要约束性因素。

首都师范大学政治学系黄晗副教授作了题为“从党政干部考核指标的变迁看国家治理”的报告。黄晗提出,围绕国家治理的某一或若干任务提炼出重要指标,通过对关键指标的横向分解、纵向下压来驱动整个体制运转,进而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运作机制。但指标治理在处理诸如空气污染这种具有复杂性、流动性的新型治理问题时,表现出效果失灵。因而需要加以改进和超越,探索更加成熟的国家治理方式。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费海汀助理教授作了题为“精英与政党:中东五国民主化进程的比较分析”的报告。费海汀以精英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为背景,介绍了政党寡头化的特征表现。通过对中东欧五国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政党的确是民主化进程的关键影响因素。寡头化的政党会赋予政治精英以更强的动机挑战和颠覆规则,从而阻滞民主发展,甚至引发民主体制的衰退和崩溃。而完善的组织秩序、明确的政治纲领、严密的党规党纪则是政党抵制寡头化倾向的重要工具。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郑寰副教授作了题为“党的百年奋斗的世界意义”的报告。郑寰认为,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作为中国的政治学者,应着重从政党理论来研究新型政党制度,新型政党关系,从世界政党比较来研究中国共产党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通过历史比较、国际观察、现实把握来深入理解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理论逻辑。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杨文辉助理教授作了题为“政党、妇女与农业发展:1949-1987”的报告,杨文辉在研究中从国家能力视角,阐述了政党发展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联,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并且从妇女政治参与、农业技术、人力资本等几个方面加以剖析。论证了政党制度在建国后对中国农业社会发展的促进。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刘宇辰助理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报告。刘宇辰指出,我国正在经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当今的社会格局使得国家面临的安全风险骤然增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思想是传统国家安全理论的又一重大突破,是新形势下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安全的强大思想武器。在维护国家安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建设的背景下,加强国家安全法制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原则,科学统筹工作方法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