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学术动态

【北大公共治理讲座】刘立之 | 数据政治的兴起: 数字中国与世界

发布者:  时间:2023-05-18 13:31:33  浏览:

2023年5月17日上午,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治理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共同主办的北大公共治理讲座在线上顺利举行。乔治敦大学McDonough商学院助理教授和政治学系兼任教授刘立之受邀围绕主题“数据政治的兴起: 数字中国与世界”(The Rise of Data Politics: Digital China and the World)发表学术演讲,线上共三百余名师生参加。讲座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研究员马啸主持。

讲座现场截图

首先,刘立之教授介绍了研究缘起。当前,数据已成为政府和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但是,结合“淘宝数据立法受挫”和“Tiktok出海遇阻”两类案例可以看出,“数据产权”的归属问题尚不明晰。对于数据如何重塑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我们也依旧了解有限。因此,探讨“数据政治”如何在国际政治中兴起和展现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而且其研究发现不仅适用于中国。

接下来,刘立之教授探讨了数据的“新石油”定位问题,即使数据与“新石油”有很多相似性,但是数据具有不同于传统战略资产(如土地、石油和劳动力)的经济特性:非竞争性(可被无限复制)和部分排他性(不付费的用户可使用完全公开的数据;牺牲一定流通性的加密数据会存在数据泄漏等违法使用情况)。这些经济特性产生了外部性、可信承诺和不易估值等问题,引发了对外经济关系的三个根本性变化:

第一,数据的外部性问题使得主权国家有必要对数据的跨境流动进行监管,甚至追求数据主权。微软、苹果、摩拜等科技公司都曾因数据问题受到主权国家的监管。然而,不同国家数据管制的龃龉和各国间数据主权的冲突,可能成为未来国家间冲突的热点。

第二,数据使用的“可信承诺”问题引发了各国政府对外国监控的担忧。由于数据易被复制,因而比实物商品更容易跨境传输,所以靠收集用户信息提供服务的跨国科技公司往往面临海外监管风险。对于科技公司而言,如何证明自身过去没有、未来也不会有泄露数据的问题是普遍存在且难以解决的。而中国科技公司也日益面临“深耕与广拓”的两难选择:与本国政府的深厚关系有助于降低其国内政治风险,但也可能同时提高海外政治风险,在海外扩张中更容易被所在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名进行审查。

第三,数据的估值问题(例如可被重复使用)使得传统的、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标尺GDP难于测度数字经济的贡献(例如免费使用数据对公民产生的福祉),这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一国实力的正确评估。

讲座结束后,刘立之教授与参会师生就AI数据管制、政治学者对数据经济的切入点、国际关系与出海困境、数据的伦理治理、数据全球化的实证支持、跨境数据违法犯罪、“云上贵州”模式在欧美复制条件等诸多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参会人员表示通过本次讲座深入了解了数据政治,为未来学习和研究开拓了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