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18日,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指导,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人工智能时代的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第二届国土空间规划学术年会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顺利举办。活动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指导,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等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50余位专家、青年学者参加会议。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公共治理研究所研究员沈体雁和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公共治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洪谋受邀出席了本次会议。

沈体雁教授主持开幕式,并在主旨演讲环节发表题为《智慧发展规划及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要求》的学术报告。报告阐述了国家规划是中国经验与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能时代下的国家规划体系研究尤为重要,需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以保持国家战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它遵循下位规划服从上位、同级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同时要求建立健全的规划管理制度和加强规划间的衔接,确保规划能落地,并加强信息平台的作用。此外,沈体雁教授揭示了国家规划体系的问题及改革方向,包括建立智能化公共服务体系,并深入介绍了智能发展规划与产业规划,如知识图谱技术的应用,以及产业链集群知识图谱的构建,最后提出智能规划能推动规划体系变革,引领智能社会治理,推进中国国家规划智能化。

张洪谋助理教授主持理论方法专题论坛,并发表题为《认知地图、心理边界与区域治理》的学术报告。报告以“市”这一行政区划的产生由来展开,主要以北京为例,提出随着行政区划调整或城市开发建设区的逐步扩张形成地域融合,人们对于“市”级区域的心理认知将与实际区域产生偏差。报告利用认知地图作为适宜的研究方法,以上百位北京人对于北京市的地域范围认知实验为案例,得到心理认知范围的样本并进行梯度分析、回归分析等一系列研究,阐释了经济发展差异、交通可达性、文化异质性等对区域治理边界和心理认知边界之间偏差的影响及影响程度。
大会最后,沈体雁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